七月盛夏,景德镇万祥陶艺基地迎来了繁忙的暑期研学高峰。早上八点半,基地门口已有团队有序等候入场——来自上海的研学团整装待发,而一批浙江亲子家庭已在体验区专注地揉捏陶泥。
---
立足传统,打造沉浸式陶艺课堂
万祥陶艺基地位于国家AAAA级景区浮梁古县衙内,占地5000平方米。园区环境清幽,将陶瓷文化融入园林景观之中。
作为景德镇非遗传承的重要场所,万祥积累了十多年的陶艺教学经验,其核心优势在于系统化地将传统陶瓷技艺转化为适合青少年体验的教学课程。
景德镇学院人文学院江旺龙书记表示,万祥陶艺基地的价值在于“为年轻一代提供了亲手接触、理解千年制瓷技艺的实践平台”。去年年底,该学院与万祥不断加强合作与交流,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万祥的体验基地里,学生们积极参与各项陶艺活动。
基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课程组合:
拉坯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控制陶轮,将陶土塑造成碗、杯、瓶等器型的素坯。升级后的电动陶轮配备了安全装置,操作门槛降低,5岁以上儿童可在大人陪同指导下尝试。
捏雕区:参与者运用陶泥自由创作各种造型,这项活动尤其受到低龄儿童的欢迎,是激发想象力的环节。
彩绘区:学生们使用特制青花料笔在素坯上进行绘画装饰。完成的作品经基地专业烧制后,会邮寄给制作者留存。
此外,万祥陶艺基地暑期特色课程,传统柴窑点火仪式,青花大器绘制、坑烧、拉坯、古陶瓷修复,踩泥,吹釉等特色课程,全程专业非遗老师指导教学。基地内的万祥窑陶瓷馆也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万祥预约系统数据显示,7月以来已接待研学团队58个,其中省外团队占比超过70%。高峰期单日接待量远高于平日,热门时段的预约已安排到8月下旬。
技艺传承,实践中的文化浸润
万祥基地展示墙上的一张老照片记录了2017年与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合办的首届拉坯大赛场景。
“工匠精神体现在每一次专注的实践中。”朱思敏这样理解。这种对技艺的尊重正通过研学活动传递给青少年,研学活动也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文化兴趣的种子。
窑火不熄,匠心永续。万祥基地的火爆场景映射着当代人对传统文化日益升温的热情。随着假期活动的逐渐开展,这座瓷都园林的陶轮,仍将伴着欢声笑语继续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