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茶在宋朝时期就非常讲究茶艺、茶道,而这品茶自然少不了好的茶叶。万祥研学基地就坐落在风景优美、植被广袤的浮梁县;浮梁甚是流传的除了千年的陶瓷文化,还有悠久的产茶历史。
自唐以来,茶叶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浮梁茶;《元和郡县图志》对浮梁每年的茶叶产量就有明确的记载:“每岁出茶七百万驮,税十五万贯。” [1]“驮”就是50kg的意思,七百万驮就是3.5亿kg。

浮梁的产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但真正兴起繁荣还得归结唐代的丝绸之路。浮梁茶的兴起就引得全国各地的茶商涌入浮梁;有典籍记录:当时被贬官的白居易在浔阳江边遇见了坐在船边弹琵琶的女子,言语中了解到这个琵琶女原是青楼女,被一个商人买下当小妾,后因商人要去浮梁进货(茶叶)而将琵琶女独自留在了江上。这便有了后来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明代汤显祖在《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中亦对浮梁茶赞誉:“今夫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莹于水玉,亦系其钧火侯是足”。
时值晚清,浮梁茶叶生产又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至清同治光绪年间,浮梁开始研制生产红茶,浮梁茶在唐代之后再次进入鼎盛时期。这时期的浮梁红茶重新达到了一个顶峰,产量与销售量都极具增加,销售的市场极其广泛,甚至远销海外。

陶耕本人也是个喜爱品茶之人,就喝过的浮梁红茶觉得:浮红的外形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冲泡后的茶汤呈现红浓色泽,气味清新,有明显的甜香,有时还伴有玫瑰花香;还没喝,就感觉已经是醉香其中了。且浮梁茶水浸出物含量高,茶多酚、氨基酸等有效成分高于其它茶,除饮用还有较大的药用和餐用价值,有浮梁茶“三味入药”之称。

好的茶叶当然要细细的品味,这其中缺少不了精湛的泡茶技艺。在这里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万祥茶艺的几个泡茶讲究:
①首先我们不能因为口渴而品茶;口渴只会急于喝水,反而忽略了茶水本身的香味和韵味;所以泡茶品茶的时候一定得是平常状态。
②保持心平气和,做到宁心静气;抛开所有的烦恼专注在每道工序上,沉静在茶道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不急不缓,行事有章法。
③茶道第一水很重要;先将开水浇在茶壶茶杯上,使茶具温热,有助于保持茶叶的香气以及茶叶泡水前的原汁原味。
④如果喝的是红茶,倒入开水先倒满茶壶的一半,待茶叶完全泡开后再继续倒开水,这样泡出的红茶口感会更好。
⑤茶道中第一泡的茶水要倒掉;茶叶炒制出来都是沾染有灰尘的,所以第一泡一般都是洗茶,第二泡的茶水才可以喝。
⑥当茶喝到第三泡的时候口味会变得淡,但不要急于加入新茶,这会导致茶的口感变差;应先将茶水喝完,泡茶器内的茶水完全倒干再加入新茶,口感才不会变。
⑦如果泡的是绿茶,水温最好控制在七十度左右;水最好是用矿泉水比较好,这样才能完全发挥出绿茶的香味;

中国茶文化和陶瓷文化同为中华民族国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研学游基地更应挑起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使命,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的国人乃至世人了解中国,学习了解中国文化。
一茶一器,学在万祥。
想要学习更多浮梁茶文化/瓷文化知识就在万祥陶艺研学基地。


